close

「精神科疾病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,當你想找出它的因時,

    無論你怎麼苦思,你終究還是找不到。」

 

---

以上,來自我的切身體會(?

雖然這句話可能很脆弱、很容易被隨便一句思緒清楚的常理所反駁,

但此時此刻的我,是這麼認為的。

 

「任何問題,必然會有造成它的因。」

而你只要找出了問題的源頭,那麼這個問題就可以輕鬆地迎刃而解。

基本上好像是如此。

你知道你人緣不好的原因是性格惡劣,那麼試著改變行為態度,或許可以改善;

你知道你成績不好的原因是努力不夠,那麼你就會花上比別人多上十倍的時間;

你知道你這個做法失敗的原因在於其中一個步驟出錯,那麼就去校正那個步驟。

對於一個問題的出現,會去找造成它的原因,那可說是一個很自然的表現。

沒人願意和我組隊?為什麼?

考試竟然不及格?為什麼?

電腦開不了機?為什麼?

或許想得到的原因有百百種,而真正的原因只有一種,

但是沒關係,至少你還有選項讓你逐個淘汰。

至少,那是好事。

要煩惱也得等到你的選項都被你用光以後。

而在這之前,或許就會有其他管道、有其他好心人來幫助你。

可喜可賀、可喜可賀。

然而,這個方法似乎在某些情形下完全不適用。

比如說:疾病。

為什麼我會得到這個癌症?

為什麼我會得到這個疾病?

可能的原因百百種,但你卻無從去試起。

或許有些病可以,但有些卻不行,只能無差別地消滅它。就像癌症。

 

不過,今天要說的不是癌症。而是如標題所言:精神疾病。

為什麼我會得到這個精神疾病?

網路上、書上列出的原因百百種,是嗎?

可是你自己知道:這應該是我心理方面所造成的。

對,那些列出的百種原因,幾乎都提到:得到這個病,和你的生活、你的態度有關。

然後我們開始思考:

「那麼,在我截至目前的人生中,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導致了如今的我?」

這個問題沒人知道,除了正在經驗你的人生的自己。

事出必有因。因此我們開始回想、開始苦思、開始提出假設……

結果,我們什麼結論都得不出來。

它偶爾像一種慢性疾病,不知不覺中讓你演變至今,你卻毫無所察;

偶爾又像一種急性病症,猛烈地爆發出來,可你也不知是積蓄過久還是突然患有。

不論如何,它就是發生了。

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時間點,以及狀態。

然後呢?

然後我們束手無策。

即便找了相關的書籍資料,尋找了可能的解決方法,但是,

找不出因的問題,又要如何能得到期望中的果?

尤其當這個問題的源頭是「你自己」時。

 

---

這就是目前的情況:

先不論我自己可能有的社交恐懼症(或對人恐懼症),

我的媽媽也有了精神疾病。

或許是更年期的關係,或許是她長期口中的憂鬱症,或許是其他我所不知道的東西。

總之,今天我爸上台北時說了:

「她有自殺的傾向。」

為什麼會變成這樣?

這個問題,我相信,患病的人比起其他人都更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。

因為我也是。

為什麼?為什麼是我?這整件事究竟是哪裡哪時出了什麼樣的錯?

不知道。

好像有不自然的癥兆,又好像很順理成章的自然。

「原因」?那是什麼,能吃嗎?

老實說,聽到我爸之後闡述她自殺的行為後,有好幾次我都刻意轉過頭去,察看手背的傷口。

不是因為撞車的傷口抽痛,而是僅僅想到這些畫面,我就不禁眼眶泛淚。

而我不想讓我爸看到。

「妳媽說不要讓妳知道,怕妳擔心,影響工作。但我覺得妳是家裡的一員還是有必要知道這件事。」

因為,如果有個什麼「萬一」,我才不會更加措手不及。

這也是我爸爸說的。

我知道爸爸一向是思緒縝密的人,但我當下很難想像,他究竟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情說出這句話的。

「萬一」?

這個「萬一」,是今天以前的我從未想過的。

究竟是哪裡哪時出了什麼樣的錯?

我不知道。

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?

我不知道。

明明我本來只是想要強拉弟弟上台北,來陪我看歌劇魅影的而已。

而他千推百推地拒絕,令我很是火大。

結果竟是因為這件事。

他不說,因為媽媽要他別說,因為媽媽會偷看對話記錄。

本來以為這次爸爸上來也可以省頓晚餐的,可是他不得不早點走,因為他不放心。我也不放心。

為什麼會這樣?

現在,即使再問再多的「為什麼」也無濟於事。

 

「無能為力」

這說的就是現在遠在他鄉,而又非學於專精的我。

 

---

或許唯一唯一唯一的好處,對現在獨處一室的我來說,就是可以毫不忌諱地哭泣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hey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